防曬,幾乎是夏季愛美人士的首要任務,為了把身體遮擋起來,各類防曬面罩、口罩和防曬衣等防曬類紡織品的應用越來越多,如何合理的選擇和使用防曬類紡織品,也日益成為愛美人士渴望了解的知識。今年夏天,五顏六色的“皮膚衣”幾乎成為每個愛美人士的必選裝備,不過,“皮膚衣”你真的選對了嗎?
紫外線或致病,防曬更關乎健康
人們都知道曬曬太陽,可促進纖維素D的合成和骨骼發育,兒童多曬太陽可有效防止佝僂病,曬得又紅又黑的皮膚是一種陽光健康的象征,殊不知這些是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礎上。
防曬對于大多數人的理解就是防太陽光,然而是不是防所有的太陽光?據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斌博士介紹,太陽光到達地面后對人體皮膚產生較大影響的主要是紫外線,其輻射能量雖只占太陽輻射總量6%,但卻是防曬的主要光線。
“我們的皮膚如果過多接觸紫外線,會黑而粗糙,失去彈性,這只是影響美觀,更重要的是加速白內障形成,引起角膜炎和結膜炎,可誘發皮膚病甚至皮膚癌,帶來諸多健康問題,因此防曬不僅關系到皮膚白皙,更關乎健康。”張斌說。
紫外線根據波長可分為長波紫外線UVA(波長320~420nm)、中波紫外線UVB(波長275~320nm)和短波紫外線UVC(波長200~275nm)。UVA能透過表皮襲擊真皮層,日常皮膚接觸到的紫外線95%以上是UVA,易造成皮膚的損傷老化;長期照射,還會導致黑色素的形成和沉積,使皮膚黑而無光,因此被稱為曬黑段。UVB被稱為曬紅段,長時間暴曬,皮膚會變紅、發痛,可引起皮膚即時曬傷,這是需要預防的主要波段。UVC在到達地面之前已被臭氧層吸收,對皮膚基本無影響。因此,防曬主要是抵御UVA和UVB的傷害。
近年來,由于人類大量排放氟里昂之類的氟氯衍生物,使地球上空的大氣層日益遭到破壞,臭氧層也變薄、變稀,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逐漸增多,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也漸增,因此防曬已成為人們不得不關心的事情。鑒于此,防曬類紡織品應運而生,能否有效防紫外線輻射成為人們選擇防曬類紡織品的主要考慮因素。
純棉防曬弱,黑色更防曬
據張斌介紹,紫外線照射到紡織品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過織物。只有透過織物的紫外線對皮膚產生影響。如果吸收和反射的越多,則透過的紫外線就越少,防護性能就越好。“因此鑒定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就要看其是否提高了對紫外線的反射和吸收。紡織品防紫外線的能力,與纖維的種類和結構、紗線結構、織物結構和規格及色澤等因素有關。”
據介紹,目前,我們常用的紡織纖維中,滌綸分子中的苯環、羊毛分子中的氨基酸等基團對波長小于300nm的紫外光有良好的吸收性;麻類纖維中的果膠質斜偏孔結構以及存在的溝槽和裂紋等對光波有很好的消除作用;棉織物的防紫外線能力相對較差,是紫外線最易透過的織物。因此,純棉產品如果沒有針對性的加工,其防紫外線性能是較差的。
在原紗結構方面,紡織品的防紫外線性能的規律為:短纖維織物優于長絲織物;細纖維織物優于粗纖維織物;一般異形截面化纖織物優于圓形截面化纖織物;無捻長絲產品優于有捻長絲產品。織物結構也是決定紡織品防紫外線輻射性能的因素之一,織物越厚重、緊密,孔隙率越低,則紫外線透過率越低,紡織品對人體的防護作用就越大。“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在夏天人們注意防曬,而在其他季節則關心較少。”
據張斌透露,目前,市場上的防曬衣多為半透明的輕薄面料,如果未作任何針對防紫外線的設計和加工,則只能遮體,難以屏蔽紫外線。但厚重緊密織物的透氣、透濕排汗性較差,因此必須將防紫外線性能與服裝的涼爽、舒適性互相權衡。那么,如何選擇適合夏季的紡織品呢?對此,張斌建議兼顧輕薄涼爽、舒適。
“織物染色后,且隨著織物色澤的加深,織物的紫外線透過率隨之減小,即防紫外線性能提高。不同色澤中,黑色的防紫外線性能較好,其次是藏青、紅、深綠、紫色,而綠色、淡紅、淡綠、白色的較差,尤其白色,織物如越白,則防紫外線性能越差。”張斌說。
“如果不經過專門針對防紫外線的處理,是很難獲得較好的防曬性能的,但紡織品經過防紫外線后整理,紡織品的物理機械性能、手感和舒適性等服用性能一般會降低,而且后整理方法制得的防紫外線紡織品一般不耐洗,因此建議防曬類紡織品不要洗或盡可能少洗,以免影響其防紫外線性能。此外,諸如防紫外線太陽傘類產品,雨天如雨水直接接觸防紫外線層,其防紫外線性能也會降低,建議雨天不要使用。
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防曬,科研人員的腳步可一直沒有停留。為了提高紡織品的清潔生產能力,東華大學科研工作者現已開發出生態型天然防紫外線功能整理劑,由于該功能助劑源自植物界,與人體及環境的相容性較高,現已成功應用于真絲和羊毛產品中。在真絲產品中,不僅可以明顯提高真絲產品的防紫外線性能,而且可以改善真絲織物不耐曬的性能。